热敏打印纸发展历程
上世纪30年代,采用热敏记录方式的蜡型热敏打印纸首先在心电图中得到应用。
40年代,美国发展了以红外线作热源,将原始图象变成热图象的热敏复写法。
50年代,美国3M公司发明金属化合物系的热敏打印纸。
60年代,NCR公司发明采用无色染料和酚化合物反应的热敏打印纸,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热敏记录方式。
70~80年代,热敏打印纸在通讯传真方面的应用飞速发展,年产量迅速增长,技术也得到长足进步,记录速度从适用于G1机到目前的G4机。
90年代以后,热敏传真纸受到普通纸传真机逐渐普及的影响,热敏传真纸的产量出现下降。但热敏打印纸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发展依然迅速。
热敏打印纸的特点
使用方便,适用于各种热敏记录装置;热敏记录仪本身价格便宜,简单小巧,几乎无需维护,且记录噪音低;记录迅速,文字图案清晰;记录图案文字保存期较短,通常只有一年;价格较普通纸高。
热敏纸的基本结构
热敏打印纸原纸的特点和要求
质量稳定,少外观纸病;平滑度高;匀度好,厚度适中;孔隙度小,无针孔,透气度适中;干强度高,有一定的湿强度;施胶度高;白度高等。
预涂层的组成和作用
由颜料、胶粘剂和助剂组成;其作用主要有:提高纸面平滑度;使发热元件与纸面热敏涂层接触更紧密;有利于显色反应;提高清晰度;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;使热敏涂层受热集中,显色更充分。
热敏涂层的组成和显色机理
由发色剂(无色染料)、显色剂(固体有机酸)、增感剂、润滑剂、颜料、胶粘剂及其他相关助剂组成。当发热元件施加一定的热能于热敏涂层上,涂层的组分将熔融并发生化学反应,从而显示出颜色。
热敏无色染料、显色剂、增感剂
热敏无色染料本身为无色或浅色的有机化合物,遇热后与显色剂反应而显色。目前以具有内酯环结构的荧烷类化合物应用最为广泛,当其接触酸性物质(显色剂)时,其内酯环开裂而生产具有相应颜色的化合物;
显色剂一般为固体有机酸性物质,通常为酚类化合物。显色剂作为质子给与体与无色染料作用而显色。目前使用较多的显色剂有双酚A(BPA)、羧基苯甲酸酯(POB)、双酚S(BPS)等;
增感剂通常为中性有机化合物,其作用是促进无色染料与显色剂的反应,提高显色的感度、深度和耐久性等性能。增感剂通常本身熔点较低,无升华;熔点范围内粘度较低,与无色染料和显色剂有较好的相容性。
热敏打印纸的主要涂布方式
热敏打印纸的质量控制点
显色深度和清晰度、显色灵敏度(感度)、显色耐久性(保存性)、白度、平滑度、热敏记录的运行适性、厚度、表面强度(印刷型)、外观纸病。
热敏打印纸的静态、动态发色特性
影响热敏纸显色效果的主要因素
预涂层涂料原材料、涂料配方;热敏涂层涂料原材料、涂料配方;涂料粒径;涂布量;平滑度;打印速度和输出的能量;打印压力等。
热敏纸使用注意事项
热敏纸理想的保存环境为温度25℃以下和湿度65%RH以下,应避免在高温、高湿和阳光直射处保存,否则会影响热敏发色性能。
热敏发色后应在温度25℃以下和湿度65%RH以下避光保存。
应避免接触下列等物品时,湿式重氮复写纸、软质聚氯乙烯产品、橡皮、万能笔类、粘胶带、涂改液、背涂碳及无碳复写纸等,否则热敏纸白纸部分和发色部分会出现变色或褪色等情况。
使用胶水时,应使用淀粉类、聚乙烯醇类或CMC等水性胶水。
避免用湿手、汗手触摸热敏纸,否则会留下指纹,污染发色部分。
避免热敏纸摩擦发热而导致出现变色现象。
全国服务热线
400-880-8284